現在位置 : 人物 > 中華民國 總統 馬英九 (Ma Ying-Jeou) / (奇怪耶! 吾能?無能?)
馬英九
馬英九 (1950年7月13日-) 是現任中華民國總統兼中國國民黨主席。籍貫湖南湘潭縣,1951年出生於香港,後於隨雙親移民臺灣,定居於台北,日後取得臺灣大學法律學士、紐約大學法學碩士、哈佛大學法學博士。1981年返回臺灣後,即進入政府部門和國民黨中央工作,曾任法務部部長、陸委會副主任委員、研考會主任委員、臺北市市長、國民黨第四任主席等職。2008年首次當選中華民國總統,並在2009年再次當選第六屆國民黨主席。2012年時再次競選中華民國總統並成功連任。 馬英九出生於英屬香港九龍廣華醫院,曾居於調景嶺,後於1951年隨雙親移民台灣並定居於台北。 馬英九的名字是源自於馬家族譜,之前的馬英九說法是:「英」為「上尊大人,英才繼起」,「九」則是希望能以「九思立身」並且「體健九如」。2010年,馬英九又提到當時長輩取名時的另一個腹案:「『英』,原來是『拳拳服膺』的『膺』,『膺』有胸懷的意思,九則是九州的意思,因為我出生的時候,大陸已經淪陷了。」另有一說法,英九是紀念出生於香港的九龍。 1981年,馬英九回到台灣,適逢錢復正在為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尋覓英文秘書,馬英九經人介紹至蔣經國身邊擔任英文翻譯,從事翻譯工作。1982年,馬英九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但此時沒有公務人員資格)。1984年,接下陳履安的工作,出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第三副秘書長,負責政黨外交工作。 |
全球幹部會議 郭董脫鞋敲頭暗批馬
2012年08月29日 11:30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曾公開力挺馬政府,上月中旬,郭董召開全球幹部動員會議時,在千名幹部前脫下皮鞋、猛敲頭,暗批馬政府外,要大家上緊發條。 今天出刊《壹週刊》報導,該會議上,眾人緊繃神經聆聽,郭董突撂英語,「To be or not to be?that's the question.」他意指,未來景氣深不見底,要生要死,就看未來1年努力。 他當眾脫下皮鞋敲頭說,「無法突破的時候,要花腦筋去想辦法,想破腦袋都要去想,不然自己就先被自己擊倒」等語,甚至暗批政府,「政策一定要想清楚,不能反覆,企業會無所適從,是經營上最大的風險」。 郭台銘沒有直接點名誰,但台下幹部超過七成是台灣人,周刊說,自然就聯想到「馬英九政府」。 |
▼ 林志玲被馬英九5指緊扣 腿軟屈膝嬌羞甜笑
(中華網) 2008-11-06 09:36:36.0 客委會和青睞影視合資5千萬元的影片《一八九五》昨晚舉行首映,馬英九和“神秘嘉賓”林志玲到場加持,馬英九緊握第一名模的手,她腿軟屈膝嬌羞甜笑。 客委會和青睞影視合資5千萬元的影片《一八九五》昨晚舉行首映,馬英九和“神秘嘉賓”林志玲到場加持,她雖已刻意穿黑色洋裝包藏誘人身材,但一現身便引起歡呼,林志玲招牌動作“甜笑、屈膝、握手”吸引眾人目光,還擔任引言人介紹馬英九齣場,馬英九緊握第一名模的手,她腿軟屈膝嬌羞甜笑,站在林志玲與楊謹華兩美女中間,馬英九聽聞台下的建中學弟發出羨慕的“吼”聲,更加得意地笑。 為宣傳《一八九五》,青睞影視3周前就邀馬英九齣席首映,隨行官員更說:“你們很幸運,馬1年只看2部片。”據悉,今年第1部看的是《海角七號》。青睞影視2周前也透過中環電影公司邀請林志玲擔任嘉賓,打造“俊男美女”組合,首映前更刻意保密名單,製造首映會高潮。林志玲與馬英九比鄰而坐觀賞電影,搶盡精心打扮的女主角楊謹華的風頭。 昨首映會在西門町樂聲戲院舉行,現場約800名觀眾,因到場戒備森嚴,現場保安嚴密封住各個出口。 楊謹華昨一身日本訂制鮮黃色小禮服、搭配碎鑽耳環,全身行頭20萬元,鎂光燈不斷搶拍,但“神秘嘉賓”林志玲出場一臉甜笑,還謙虛地淺蹲握手,禮數十足,全場歡呼尖叫,似乎“反客為主”。林志玲隨後小露客語“大家好,我是林志玲”,更以“我們的領航者”介紹馬英九齣場,並走到舞臺前迎接。 馬英九跟楊謹華握手,她說:“很榮幸,我抱著興奮和緊張的心情看他,謝謝他來支援影片,很感動。” 馬英九昨走下臺一路與學生握手,引起學生鼓掌歡迎,對林志玲更緊握雙手,她則蹲低回應。對光芒被壓過,楊謹華不在意:“一起來支援影片,高興都來不及,經過名人的加持,會有不同凡響。” 馬英九看完電影眼泛淚光說:“看到戲中大家都能和諧相處、有個淒美的結局,影片能拍出這樣的水準,很有前途。”林志玲看完後熱淚盈眶地牽著女主角楊謹華走出來,可能怕哭腫眼,因此並未受訪,不過她事後表示:“演員的表現非常優秀。” |
● 馬英九要「319」真相嗎?
(促銷/台北街頭 2009年3月) 2009-3-17 很多事情,時間一拉長,真實的面貌也一一浮現。2004年「三一九」兩顆「天佑台灣」的子彈,改變了台灣的方向。五年來,台灣在經濟停滯、兩岸不安、治安敗壞、自殺風行的陰影中,走過了漫長的喧囂年代,在「沒有真相、沒有總統」的激情氛圍中,台灣幾乎定格。 2008年三月總統大選,出現了第二次「政黨輪替」,國民黨的馬英九政府上台。然而,詭異的是,「政黨輪替」後國民黨追尋「三一九」真相的激情,卻也出現淡化的微妙轉變。 這是一個令人納悶、也讓人好奇的問題: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如今的執政者,從五年前在野時那股「沒有真相、沒有總統」的激情,轉變到今天「有了總統、不問真相」的欲言又止、扭捏與低調? 果真是權力的滋味讓人改變?或者是位置會改變人的腦袋?又或者是,所謂「真相」,是因人、因時、因地、因權而有不同的價值?沒有人知道。 此時此刻,檯面上的台灣藍綠政治人物,除了呂秀蓮還執著於追求「三一九」的真相外,似乎看不出還有任何一位對「三一九」的真相有興趣。 五年前的「黃衣禿頭男」陳義雄,已經死無對証;五年後的二月十九日,一名當年在現場值勤的國安局特勤中校陳永峻,被發現在陽明山自殺身亡;五年前因「三一九」槍擊案請辭下台的國安局長蔡朝明,在2008年五二○馬英九上台後,竟然回鍋擔任國安局長,但又在2009年三月十日,以健康不佳為由請辭走人。 所有的人証、物証、事証都已塵封,連記憶也都變得遙遠;五年前像天一樣高的「三一九」大問號,如今已變得像是一個似曾記憶的流離夢境。 前前後後,甚至經過了由綠轉藍的「政黨輪替」,「三一九」已經五年了。年年「三一九」,真相日趨模糊,這種情況可以接受嗎?現在的藍綠政客總喜歡談和解,問題是:沒有真相,何來和解? 「三一九」就像台灣身上的一道傷口,「二顆神奇子彈」的真相一日不明,這道傷口勢必無以癒合,而「三一九」對台灣造成的恥辱也永難洗雪;關於「三一九」,也許掌握權力的人都想遺忘,但人民心中自有一把評量的尺。 |
王建煊:馬英九歷史定位已確定,就是兩個字「無能」
(Now News) 記者林修卉/台北報導 2012年9月21日 16:30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對行政院長陳冲提出不信任案,監察院長王建煊昨日才說,「倒閣案符合民意!」王建煊今(21)日撰文指出,民怨普遍存在,官員無能的帽子,很快就扣到馬英九總統的頭上,雖然任期還有3年多,但歷史定位大致已可確定,那就是兩個字「無能」。 王建煊以「植物人喜歡上廁所?」為題,撰寫一篇時事文章,準備收錄在年底即將出版的新書。 王建煊表示,現在談到倒閣,如果這種官僚政治,科員政治不改,內閣改組再多次也沒用。 王建煊指出,如果內閣改組了,新任部長也應該在部內做一次類似的改組,改組對象是部內的各局、處、司、署,這些單位首長如不適任就下台,另找適當的人擔任。他說,新任局、署長,再對內部的組長改組,不好的就換人,這樣多年陳腐的官僚政治,才能有所改善。 王建煊強調,「簡單來說,內閣改組的模式,要一直改組到科長級才有用。」 王建煊認為,官員無能的帽子,很快就扣到馬英九的頭上,總統民調只有十幾趴並非沒有原因,馬英九追求歷史定位,任期雖然還有3年多,但馬英九的歷史定位,現在大致已可確定,那就是兩個字「無能」。 |
英國的《經濟學人》雜誌寫了一篇針對馬英九的評論,標題就直接用「Ma the bumbler」(笨拙憨慢的馬英九)。
The Economist -- Taiwan politics (2012-11-17)
Ma the bumbler A former heart-throb loses his shine WHEN he was first elected in 2008, Taiwan’s president, Ma Ying-jeou, offered Taiwanese high hopes that the island’s economy would open a new chapter. He promised ground-breaking agreements with China to help end Taiwan’s growing economic marginalisation. At the time, Mr Ma’s image was of a clean technocrat able to rise above the cronyism and infighting of his party, the Kuomintang (KMT). He was a welcome contrast to his fiery and pro-independence predecessor, Chen Shui-bian, now in jail for corruption. Five years on, and despite being handily re-elected ten months ago, much has changed. In particular, popular satisfaction with Mr Ma has plummeted, to a record low of 13%, according to the TVBS Poll Centre. The country appears to agree on one thing: Mr Ma is an ineffectual bumbler. Ordinary people do not find their livelihoods improving. Salaries have stagnated for a decade. The most visible impact of more open ties with China, which include a free-trade agreement, has been property speculation in anticipation of a flood of mainland money. Housing in former working-class areas on the edge of Taipei, the capital, now costs up to 40 times the average annual wage of $15,400. The number of families below the poverty line has leapt. Labour activists have taken to pelting the presidential office with eggs. Exports account for 70% of GDP. So some of Taiwan’s problems are down to the dismal state of rich-world economies. Yet Mr Ma’s leadership is also to blame. He has failed to paint a more hopeful future, with sometimes hard measures needed now. Worse, he frequently tweaks policies in response to opposition or media criticism. It suggests indecisiveness. Public anger first arose in June, when Mr Ma raised the price of government-subsidised electricity. Few Taiwanese understood why, even though Taiwan’s state-owned power company loses billions. In the face of public outrage, Mr Ma postponed a second round of electricity price rises scheduled for December. They will now take place later next year. People are also worried that a national pension scheme is on course for bankruptcy in less than two decades. Yet Mr Ma cannot bring himself to raise premiums sharply, because of the temporary unpopularity it risks. When Mr Ma does try to appeal to Taiwanese who make up the island’s broad political centre, it often backfires with his party’s core supporters. Following public grumbles that retired civil servants, teachers and ex-servicemen were a privileged group, the cabinet announced plans to cut more than $300m in year-end bonuses, affecting around 381,000. The trouble was, veterans are among the KMT’s most fervent backers. Now some threaten to take to the streets in protest and deprive the KMT of their votes until the plan is scrapped. Meanwhile, Mr Ma’s clean image has been sullied by the indictment of the cabinet secretary-general for graft. Cracks are starting to grow in the KMT façade. Recently Sean Lien, a prominent politician, criticised Mr Ma’s economic policies, saying that any politician in office during this time of sluggish growth was at best a “master of a beggar clan”—implying a country of paupers. But the next election is four years away, and presidential hopefuls will not try to oust or even outshine Mr Ma anytime soon. After all, they will not want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untry’s economic problems. Nothing suggests Mr Ma’s main policies will change (or that they should), but his credibility is draining by the day. (但他的信譽正逐日地流失) |
英國國際刊物《經濟學人》2012年11月16日於網站刊登一篇關於台灣政治的文章,標題寫著 “Ma the bumbler:A former heart-throb loses his shine” (笨拙的馬英九:前萬人迷光環盡失) ,指出馬英九主政近5年來,由於經常政策反复,且缺乏決斷,使他從“振奮人心”淪為“光華盡失”。 17日上架的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周刊實體版也刊登此文。
報導引起台灣網友熱議,網友紛紛在《批踢踢實業坊》、各大論壇等討論馬英九被罵笨這事,該篇文章已有超過6萬人按贊,甚至有網友說,“完了, '總統'的笨獲得國際認證了。 《經濟學人》的報導摘編如下: 曾讓台灣民眾寄予厚望 這篇《Ma the bumbler》報導開篇指出,當馬英九於2008年首度當選“總統”時,曾讓台灣民眾寄予厚望,台灣經濟新一頁將徐徐展開。他當時承諾,與中國大陸達成突破性協議,以結束台灣經濟日益邊緣化的狀況。此時馬英九的形像是一位清廉的技術官員,能超脫所屬國民黨的用人唯親陋習及內鬥。與性格火爆且主張“台獨”、如今身陷囹圄的前對手陳水扁兩相對照,他廣受歡迎。 滿意度劇降至空前低點 但5年之後,馬英九滿意度明顯暴跌。儘管他在10個月之前順利當選連任,但已今非昔比。尤其引人注意者,依據台灣TVBS民調中心的數據,台灣民眾對馬英九的滿意度已劇降到13%的空前低點。台灣民眾似乎有一共識:馬英九是一位笨拙而無能的“總統” (ineffectual bumbler)。 文中鉅細靡遺列舉台灣民眾的生活困境。該文認為,儘管大環境不佳是富裕經濟體相同的困境,但“馬先生的領導難辭其咎,他無法描繪出更具希望的未來…更有甚者,為了回應反對黨或媒體批評,他的政策常朝令夕改,均顯現他優柔寡斷的性格。” 今年6月,馬英九提出油電雙漲政策,引爆第一波的民眾怒潮。很少台灣人了解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儘管台電每年虧損數十億美元),面對民意的憤怒反彈,馬英九宣布12月的第二波電價調整緩漲(明年再說)。 每當馬英九想討好本省族群的支持者,總是會引起外省族群的反彈。最近,退休軍公教的年終慰問金問題再度引爆民眾的怒火。行政院宣布有意刪削逾300萬美元(約9000萬台幣)的年終慰問金支出,受影響的軍公教高達38萬1000人。台灣的社保可能在20年內破產,也令台灣人憂心忡忡,但是為避免民意探底,馬英九又無法下決心大幅調社保費。 國民黨的門面已出現裂痕 國民黨的門面已出現裂痕。最近連勝文便批評馬英九的經濟政策,指出值此經濟成長遲滯之際,任何現任官員頂多只是“丐幫幫主”而已。 經濟發展不如預期,633跳票,結果拿軍公教人員開刀,令國民黨的鐵桿支持者——退伍軍人揚言抗爭。而在這之前更爆發馬的愛將“行政院”秘書長林益世貪瀆數千萬,重創馬英九引以為傲的清廉形象。 他的信譽卻如江河日下 文章最後強調,雖然距下次選舉還有4年,而有意爭取“總統”大位者並不急著將他攆下台,甚至不願鋒芒蓋過他。他們畢竟不願為台灣的經濟問題承擔責任。目前並無跡象顯示馬英九的主要政策將會改變(或應該改變),然而他的信譽卻如江河日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