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 : 藥物 > 毒物 戴奧辛 - Dioxin
戴奧辛 (Dioxin)
戴奧辛,即1,4-二氧雜環己二烯,是一個單環有機化合物。它是一種在工業上沒有用處的副產物,一般來說廣義的「戴奧辛」一詞泛指含有前述結構的衍生化合物,例如常被使用於動物實驗的四氯雙苯環戴奧辛(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戴奧辛與其衍生化合物的毒性各有不同,另外此類化合物因具脂溶性之故,會積聚在動物脂肪組織及植物的某些部位。 當有機物質在含有氯的環境下(可以有機氯化物或離子的方式存在)燃燒,就會產生戴奧辛類物質。在自然環境中,戴奧辛最主要的來源是透過森林火災而產生;亦有許多種透過人類活動產生的途徑,像是火力發電、焚燒植物、聚氯乙烯(PVC)、垃圾焚化及吸煙等等,另外也可以透過非燃燒的環境中產生,例如漂白紙張或布料、生產含氯苯酚物質的作業,除了廢棄物焚燒外,鐵礦石燒結、電弧爐鍊鋼、再生有色金屬生產等行業均屬於戴奧辛污染防治重點行業。垃圾焚化爐的燃燒溫度能夠達到標準以及正常工作的煙道淨化系統就可以保證降低戴奧辛排放;二手菸(包含吸菸)、露天焚燒稻草、燒紙錢及沒有管理好的汽機車工廠才是人類暴露戴奧辛的主要來源。 |
對健康的影響
2,3,7,8-四氯二苯並戴奧辛(TCDD)的結戴奧辛類化合物中,被認為毒性最強的是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 (以下稱TCDD),因此大部分的動物實驗研究皆使用TCDD做為檢測戴奧辛類化合物毒性的標準,其餘的戴奧辛類化合物對人類的影響則尚待確認。 戴奧辛類化合物具有脂溶性,因此容易進行生物累積作用。以TCDD為例,對哺乳類動物的研究指出雖然存在致死劑量,但不同物種之間可忍受的劑量差異頗大。另外,TCDD雖不具有直接的致突變性與基因毒性,但是卻可能透過間接的生理途徑而致癌。由於尚未出現人類因戴奧辛類化合物急性致死的案例,因此推斷人類接觸的戴奧辛濃度相對來說為較低劑量,但仍有可能經由生物累積而出現慢性症狀。這種情況下,經由動物實驗與臨床病例推論出的TCDD對人類的健康風險主要有: (1)氯痤瘡。這是目前唯一可確認且有臨床病例的、人體積存高濃度的戴奧辛而引發的現象。 (2)癌症。動物實驗顯示TCDD對某些種動物具有高度致癌性,但是要超過某一門檻劑量才會發生。對人類的致癌性目前尚在研究中,不過塞維索事件後的臨床案例顯示高濃度TCDD可能會稍稍增加多發性骨髓瘤與白血病的發生機率。 (3) 其他在動物實驗中出現的生理症狀包括免疫功能下降、腎功能下降、牙齒發育受阻等等。其中牙齒發育的問題也在塞維索事件中出現病例。另外根據塞維索事件的研究,TCDD尚可能與糖尿病、子宮內膜異位、內分泌失調等有關。 戴奧辛中毒的歷史案例 在1976年義大利塞維索的ICMESA化工廠爆炸事故後導致的高濃度戴奧辛外洩事件,使當地出現約200名受氯痤瘡所苦的患者。這個事件也是被研究的最詳細的戴奧辛汙染事件,也說明了戴奧辛可能提高某些癌症的發病率。另外有許多症狀也被懷疑是戴奧辛汙染所導致,但尚待更多研究分析。 在越戰中,美軍曾使用一種強力落葉劑橙劑以去除葉片、曝露出躲在叢林中的越共,目前仍有不少退伍軍人被驗出體內積存過量的戴奧辛。另外目前發現體內戴奧辛濃度最高的案例也在越南(雖然主要是由於工作接觸的關係)。雖然脂肪中TCDD濃度高達144000pg/g,但是患者除了受氯痤瘡、抑鬱與月經失調所苦之外,並無其他症狀。 戴奧辛首次被用作下毒工具是用在2004年的烏克蘭總統候選人尤先科,他於9月開始出現身體不適,至11月被證實中毒,體內被驗出含量大量TCDD,濃度為108000pg/g,這也是首宗人體攝取大量戴奧辛急性中毒的個案。但除了初期的憂鬱症狀與氯痤瘡外,並無其他臨床症狀。 |
Dioxin
1,4-Dioxin (also referred as dioxin or p-dioxin) is a heterocyclic, organic, antiaromatic compound with the chemical formula C4H4O2. There is an isomeric form of 1,4-dioxin, 1,2-dioxin (or o-dioxin). 1,2-Dioxin is very unstable due to its peroxide-like characteristics. |
Click here to ed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