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 : 檢驗 > 肌電圖 檢查- Electromyography
神經傳導及肌電圖檢查
利用電流刺激來檢查四肢末梢神經傳導速度有無異常變慢或阻斷,檢查所用的電流及電壓皆在人體可接受的安全範圍之內。神經傳導也可應用於檢查顱顏神經。末梢神經傳導大致分為運動及感覺神經檢查兩部分。神經傳導速度檢查需再配合肌電圖檢查,後者是利用含電極之細針刺入特定肌肉內來偵測及記錄肌肉電活動的技術,可以診斷運動神經元疾病、種種神經根以下的周邊神經病變、以及肌肉本身疾病。利用連續電流刺激也可以檢查肌肉是否異常疲乏,作為診斷重症肌無力之依據。 這是臨床上評估鑑別診斷神經肌肉疾病非常重要的工具。包括神經傳導 (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NCS),肌電圖,連續神經刺激 (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及眨眼反射 (blink reflex)等。這些檢查可提供下列訊息,來協助醫師做判斷: (1) 區別是周邊神經系統或中樞神經系統的問題。 (2) 分辨症狀是因周邊神經、肌肉或神經肌肉接合處病變所造成。 (3) 定位周邊神經病變位置是在單一神經,神經根,神經叢或運動神經元。 (4) 區別軸索退化 (axonal degeneration)或脫髓鞘病變。 (5) 評估神經肌肉病變的嚴重度並瞭解病程。 徹底檢查神經麻痛原因 手麻腳麻是許多病人常見症狀,而肩頸酸痛,腰酸背痛更是很多人都有的不愉快經驗。這些問題有許多都是源自我們身體的神經病變所引起的。而要檢查這些神經肌肉的問題並不容易,一般X光檢查是無法了解其真正的病因。目前較準確檢查是所謂“神經傳導及肌電圖檢查”,簡稱肌電圖檢查。 肌電圖檢查是由醫師操作的一種安全的檢查,包含兩部分,先用輕微的電刺激來檢測手部及腳部的神經傳導狀況,了解是否有局部的神經壓迫或神經退化;再來用拋棄式的針極來看肌肉當中的神經活性,時間約需半個小時。至於何種情況才需要做肌電圖檢查呢? 通常醫師會根據病患的臨床症狀,身體理學檢查,或配合其他X光抽血檢驗等結過來建議患者做進一步神經檢查,已決定治療的方向。常見的疾病包括: (1). 周邊神經疾病:如手麻合併肩頸部酸痛的病人有可能是頸椎退化造成頸神經壓迫;或者手麻常更要甩甩手才能改善的病人則可能是手腕的正中神經壓迫(如腕隧道症候群),或者是手臂其他神經局部壓迫所造成。另外腳麻又合併腰酸背部臀部疼痛的病人,常是因為坐骨神經痛造成;當然有部分糖尿病或洗腎的病人也常會有手腳神經退化酸麻的問題,也都需要做神經檢查才能徹底了解病因。肌電圖檢查的目的是有助了解神經壓迫的位置是在脊髓,神經根、神經叢、或者是周邊神經,以助於了解治療的方向。嚴重的壓迫可能需要手術治療,而輕度病症常只需藥物及復健物理治療即可改善。 (2). 肌肉病變疾病:如肌炎、遺傳性肌肉失養症、肌萎縮、肌肉代謝症疾病等,肌電圖有助於疾病的診斷。 (3). 其他少見疾病如:顏面神經麻痺、運動神經元病症、神經肌肉終板疾病等。 神經系統控制我們身體及四肢的協調動作。一但出問題,小則輕度麻木,嚴重至麻痺癱瘓。藉由醫療儀器進步,肌電圖檢查能提供進一步的病情了解,決定正確治療方法,追蹤治療效果。 |
神經傳導檢查及肌電圖檢查
肌電圖檢查是利用神經及肌肉的電生理特性,以電流刺激神經,記錄其運動和感覺的反應;或用針極記錄肌肉的電生理活動,以作為幫助診斷神經肌肉疾病的一種檢查。它可以偵測神經病變或損傷的位置、性質與嚴重程度,協助醫師能正確臨床診斷、選擇治療方式、評估治療效果和預後。 檢查包括「神經傳導檢查」與「針極肌電圖檢查」二部分: 神經傳導檢查 -- 將偵測用的表面電極放在該神經所掌管的肌肉上,用電極刺激受測的神經,而於其支配的感覺神經或肌肉上記錄電位波。 針極肌電圖檢查 -- 利用針極刺入肌肉,記錄其各種狀態下的電位活動,再經由多條肌肉的檢查來判定神經病變或損傷的特性、部位、範圍、嚴重度。 針極肌電圖檢查 (1). 症狀發生時間少於三週者,請先告知檢查人員。 (2). 檢查時間約需30分鐘,請先解完小便。 (3). 裝有心律調節器、易出血傾向、四肢有骨折或皮膚有傷口者請先主動告訴檢查人員。 (4). 針扎時會有輕微刺痛或酸麻感,請不要害怕。 (5). 扎針處若有點狀出血情形,請予以局部壓迫,短時間即可止血。檢查後若仍感到局部酸痛,可以採取熱敷方式改善。 |
神經肌肉疾病之診斷與治療
肌電圖檢查 肌電圖檢查全名是針極肌電圖檢查 (needle electromyography)。就是利用針極扎入不同部位的肌肉,記錄肌肉在靜止狀態,輕度收縮及強力收縮下的電力活動,最後綜合不同部位的檢查結果來判定神經、肌肉病變的種類、部位、範圍和嚴重度。肌電圖常用來診斷 神經根病變、周邊神經損傷、肌肉病變、神經元病變等。 疾病診斷除臨床病史與身體理學檢查外,還必須有實驗室檢查的配合。在許多神經科疾病的臨床診斷上,肌電圖檢查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藉著與神經傳導檢查的相互配合,它可幫助偵測整個運動神經系統,包括運動神經元、神經根、運動神經、神經肌肉交接處、及肌肉整個路徑之完整性與病變。當醫師覺得有必要藉肌電圖檢查做進一步診斷時,就會安排做這個比較具侵襲性的檢查。 肌電圖檢查方法 肌電圖檢查是由神經科醫師或復健科醫師來執行。醫師會針對每個病人不同的病情, 選取不同的肌肉下針檢查, 受試者也因此必須配合要檢查的不同肌肉或躺,或趴,或坐。現在使用的都是可拋棄的不鏽鋼細針,在局部消毒後進針。醫師會要求受試者先放鬆肌肉來觀察肌肉的靜止電位,之後則會要求受試者出力,以觀察肌肉在輕度收縮及強力收縮下的電氣活動。每個病人的扎針數依病況會有所不同,檢查後只會留下一個很小的針孔。 一般來說,肌電圖檢查會有痛,酸,麻等不舒服的感覺。因為檢查的關係,醫師必須在同一塊肌肉裡選取不同的部位來檢測肌肉的電氣活動,所以在同一個地方會有針重覆插拔的動作(同一個針孔),這時候如果要配合出力,通常會更不舒服。大致來說,肌電圖檢查是一個會痛但大部分人能忍受的檢查。 肌電圖檢查副作用 肌電圖檢查是由受過訓練的神經科醫師或復健科醫師執行,屬於一個安全的檢查。少見的副作用包括局部的感染、血腫等。只要事先能避開檢查的禁忌症,做好檢查消毒工作,就可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
神經傳導速度與肌電圖檢查
您有手腳麻痛或肌肉無力萎縮的情形嗎?當您因這類問題求診時,醫師可能會建議作神經傳導或肌電圖檢查。到底這些檢查的目的何在?而受檢者須注意那些事項呢?以下就是關於這二項檢查的簡介。 神經傳導速度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簡稱NCV)及肌電圖(Electromyography,簡稱EMG)檢查在評估神經肌肉 病變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經由記錄神經或肌肉的電位變化,得以判斷病變的位置及 性質,進而決定治療方向。神經傳導速度檢查須以電流刺激神經,然後經由貼在皮膚上的電極片記錄。施以電流量約在5-10微安培(mA)(對運動神經)或3-5微安培(對感覺神經)不等,因此這項檢查會如觸電般的疼痛感,但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肌電圖檢查則不須施以電流刺激,但其記錄電極卻得置於肌肉內,故記錄針會如同打針般的插入肉中,然後配合指示對欲檢查的肌肉持續輕度用力約數十秒。故肌電圖檢查會較疼痛,也高度仰賴受檢者的配合。而約九成以上的人都能順利完成檢查。 神經傳導速度與肌電圖的主要目的如下: (1). 定位病變為神經本身、神經肌肉交界處或肌肉本身: 如腕隧道症候群主要為正中神經於手腕附近受壓迫;神經根病變多半是神經在脊椎附近 受壓迫;壓迫的原因如俗稱的骨刺、或脊椎管狹窄與椎間盤突出;而多發性肌炎則為肌 肉本身的病變。 (2). 瞭解病變的性質: 例如神經病變時,須瞭解受損的神經主為運動神經、感覺神經或二者皆有;另外須區別 主要是神經的去髓鞘問題或是軸索病變問題〈註:神經就好比電線,電線外圍的絕緣塑膠即為髓鞘,而銅絲部分相當於軸索;不論何者受損均可發生傳導困難〉。 (3). 評估病變的嚴重性及預後: 這方面須配合臨床的症狀一起判讀,否則易有偏差。 神經傳導速度主要在檢查周邊神經問題,如感覺或運動神經病變及神經叢病變等。肌電圖則主要在檢查肌肉病變、神經肌肉交界處病變與運動神經元疾病等。須注意的是由於肌電圖須扎針故有流血傾向〈如血友病及血小板數目偏低〉或欲檢查的肌肉其表面皮膚有嚴重感染難以控制者,最好先經原看診醫師評估過再施行此項檢查。 受檢者於檢查當日最好穿寬鬆、可拉至上臂及膝蓋以上的衣褲以利檢查。開立檢查的醫師向病人解釋這些檢查可能會有些疼痛不適感,但很安全,以減少病人及家屬的焦慮。除了重症肌無力病患欲施行重覆刺激試驗與單纖維肌電圖檢查前當日早上須停藥外,一般不須停藥或禁食。若是肌電圖的受檢者為嬰孩,最好避開其睡眠時段,因肌電圖檢查時須觀察肌肉用力情形。 相信對這二項檢查有了基本認識後,您在受檢前不再有輾轉難眠的焦慮,受檢時更能配合指示以獲得足夠正確的資料,受檢後也不會留下難以抹滅的痛苦陰影。 |
認識肌電圖
|
認識神經傳導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