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 : 保健 > 葡萄糖胺食品保健?毒物醫師斥無效
葡萄糖胺食品保健?毒物醫師斥無效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子倫 台北報導 2012年12月22日 葡萄糖胺營養食品,因主打吸收快,有效改善關節症狀,成為近年暴夯的保健聖品。但昨20日北市法務局公布市售葡萄糖胺類食品抽檢結果,發現部份產品含量與標示不符、或是有高鹽、含防腐劑、糖精等情形。毒物科醫師指出,據研究顯示,葡萄糖胺類產品,對關節炎無實質作用,且天天吃含高鈉、防腐劑、糖精的「保健食品」,恐會增加肝腎負擔、提高心血管疾病與罹癌風險。 台灣民眾喜歡速成,連帶健康也是。刺激營養食品市場1年高達900億。(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針對葡萄糖胺事件,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醫師林杰樑受訪時駁斥:「已有大規模研究顯示,葡萄糖胺對關節症狀無效,市售百百款宣稱有幫助的產品,根本是世紀謊言!」他解釋,早先有研究指出,初期退化性關節炎症狀,以葡萄糖胺營養食品治療有效,乃是以「硫酸鹽」為實驗,但其實,市面上多屬「鹽酸鹽」的產品。不僅如此,亦有研究證實,多量攝取葡萄糖胺會造成胰島素敏感程度下降,惡化血糖控制,甚至會造成有害的低密度膽固醇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林杰樑醫師強調,據統計台灣營養食品市場1年已達到900億。以葡萄糖胺事件為例,其中某產品原本標示添加低毒性的防腐劑己二烯酸,但實際上卻是添加會影響肝功能的苯甲酸;或是明明為高鈉成份卻標示低納;另外,為了增加口感而摻入糖精等做法,除了對人體造成傷害,根本是廠商誤導消費者,想要牟取利潤的做法。 林杰樑醫師補充,歸咎下來,可分為4點討論台灣民眾瘋營養食品的現象: 1.老百姓的專業知識不足。 2.醫學專業人員未盡到教育責任。 3.主管單位放任橫行。 4.廠商鋪天蓋地的廣告,誤導民眾延誤真正的治療時機。 他進一步指出,現代人追求速成,紛紛以購買保健食品的方式,期望達到健康,更有許多子女為了表達孝心,而按時「進貢」給雙親。但健康本就無法速成,除了規律運動、飲食控制與正常的生活作息外,其他方式都只能歸類為「輔助」,且需謹慎考量。 |
葡萄糖胺 難治關節痛
瑞士最新研究,軟骨素也無療效 蘋果日報 蔡筱雯、邱俊吉、陳家齊 報導 2010年09月18日 許多人會買葡萄糖胺與軟骨素服用,但最新研究指它們對關節痛無效。 全球有無數民眾服用葡萄糖胺(Glucosamine)與軟骨素(Chondroitin)之類的關節保健食品,但瑞士最新研究卻指,這類藥品對消除關節痛沒幫助,認為衛生當局或保險機構不必給予保險給付,也不鼓勵醫師開處方讓未經其他治療的關節炎病患補充類似藥物。 國內醫師也指,確有許多病患自費買含葡萄糖胺食品,但它對減輕疼痛未證明有效;而軟骨素是食物,也不會有療效。 可減緩軟骨流失 伯恩大學學者朱尼(Peter Juni)收集10項研究報告,觀察3803名有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患資料,分析其服用葡萄糖胺或軟骨素成效,結論是不論服用葡萄糖胺、軟骨素,或兩種合併的綜合藥物,對消除關節痛或減緩關節間隙變窄都「無客觀成效」,結果發表於昨天的《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新竹國泰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譚成宏表示,軟骨素是食物,不會有療效;而葡萄糖胺,某些研究證實若長期服用可減緩軟骨流失速度,但對減輕疼痛未證明有效。 林口長庚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蔡宗廷則說,門診常有不少退化性關節炎患者要求處方開立葡萄糖胺藥物,但醫師會解釋,服用此藥無法止痛,如疼痛始終難改善,先考慮復健或打玻尿酸,若仍無效最後只能開刀。他說,確有許多人會自費買含葡萄糖胺食品。 中央健保局醫審及藥材組組長沈茂庭指出,葡萄糖胺有藥品與食品,含硫酸鹽的是藥品,含鹽酸鹽的是食品,而健保確實有給付葡萄糖胺硫酸鹽,合乎給付條件的對象是60歲以上膝關節炎患者,或膝關節炎症狀達6個月以上。 吃止痛藥恐損心 目前健保有給付的含葡萄糖胺藥品約40種,且藥品不得打廣告,像維骨力等會在廣告出現的食品不在健保給付之列。 退化性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關節炎症狀,美國有近2700萬人深受其苦,英國也有800萬病患,醫生可給予阿斯匹靈或布洛芬(ibuprofen)止痛消炎,但長期服用恐會傷胃或損心。 近10年來,愈來愈多醫生會開葡萄糖胺或軟骨素的處方給關節炎病患,也有不少患者自費購買,研究發現光2008年,全球花在葡萄糖胺類的費用就高達約635億元台幣,比2003年成長60%。 報你知 -- 葡萄糖胺&軟骨素 葡萄糖胺是粘多糖的前導物質之一,而粘多糖是軟骨組織的重要成分,因此有些研究認為服用葡萄糖胺可能對緩解退化性關節炎有所幫助。 而軟骨素則是節締組織的重要成分之一,常被和葡萄糖胺一同服用,但我國健保局與美國FDA認定軟骨素是食品非藥品,不具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