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 : 腎病 > 如何保護腎臟?遠離慢性腎臟病
如何保護腎臟?遠離慢性腎臟病
護腎5大招!遠離慢性腎臟新國病 ──【洗腎友自救】專題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3年8月11日 台灣洗腎發生率高居世界第1位,平均每1.2小時,就有1名新增洗腎患者,推估慢性腎臟病第3期至第5期病人,更高達115萬人,超越糖尿病的百萬人口,儼然成為新國病。醫師強調,早期發現與治療很重要,65歲以上老人、糖尿病人、高血壓患者、或有腎臟病家族史者,應每3個月檢查腎功能,以確保自身健康。 台灣洗腎發生率高居世界第1位,超越糖尿病的百萬人口,儼然成為新國病。(攝影/駱慧雯)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任江守山醫師指出,全台約1/8民眾為慢性腎臟病患,約270萬人,因初期「既不痛,又不癢」,直到惡化,卻挽不回腎臟機能。而腎臟病和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會有「共病現象」,主要是血糖、血壓都會影響腎臟排泄廢物及平衡水分的功能,而血脂控制不好,也會造成血管壁的傷害及病變,因此三高民眾,平常應控制好疾病,降低對腎臟的傷害。 馬兜鈴中草藥易腎臟衰竭 新光醫院目前有600多位尿毒洗腎病人,其中約20%是因亂吃藥所導致的,大部分的人因為身體出現小毛病,私自購買坊間偏方如補肝丸、補腎丸、大補丸、減肥茶等服用,結果因藥物成分不明,最後淪為洗腎命運。 特別是含有「馬兜鈴」的中草藥、活血化鬱的「天仙藤」、利尿的「關木通」、治胸悶的「青木香」,或是治關節炎的「廣防己」,長期服用都可能造成慢性腎衰竭,引發上皮細胞癌;根據統計,洗腎病人罹患泌尿道上皮細胞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0倍到40倍,洗腎2年以上,就有可能致癌,民眾不可不慎。 5大招防慢性腎臟病 第1招:控制蛋白質攝取 腎功能不佳的人,要延緩病情惡化,在飲食上最好減少蛋白質的攝取,這樣才可減少尿毒的產生與累積,延緩腎功能的衰退。提醒民眾,減少蛋白質攝取後,需在醣類及油脂攝取上增加,醣類攝取可占55%至65%、油脂占30%至35%,這樣身體才有足夠的熱量維持體能。 第2招:控制血糖與血壓 血糖、血壓過高都會影響腎臟功能。血糖過高會導致血管及大血管的病變,影響腎臟血流量,造成腎功能下降;建議糖尿病患者飯前血糖應低於110mg/dl;飯後血糖低於140 mg/dl,糖化血色素低於7.0%,才能預防腎臟病找上門。而血壓過高會破壞腎臟之微細血管,建議病患,最好把血壓控制在收縮壓低於130mmHg以下,舒張壓低於80mmHg以下。 第3招:適量喝水勿憋尿 很多人都有憋尿的習慣,建議患者每天要喝足夠的水,有尿液要上廁所,避免腎結石的發生。另由於慢性臟病患者常會有少尿的情形,建議患者,喝水量為前一天的尿量加上700c.c。尿量少的患者,不能喝過多的水以免引發水腫,若是口渴則嚼口香糖或口含冰塊,用水漱口再將水吐出。 第4招:勿亂吃止痛成藥 台灣洗腎人口每年增加率為12%,高居全球之冠,有研究認為,這跟長期濫用「混合型」止痛劑有關;不管是濫用非類固醇止痛藥(如阿斯匹靈)或乙醯胺酚類(如普拿疼)的止痛藥,都有可能會導致腎功能衰竭;這種止痛藥不但會引發腎臟病變,必須終身洗腎,如果長期服用,還可能引發癌症。 第5招:應養成規律運動 腎臟病患不能整天躺在床上不動,這樣身體機能會逐漸衰退,日後想要恢復以往的體力,需花費數倍以上的時間和精力來調整。所以維持適當的運動有助體重與血壓控制,避免疾病惡化。 |
慢性腎病的篩檢與治療
亞東紀念醫院 邱彥霖 彭渝森 由於國人罹患慢性腎臟病的人數日益增加,台灣地區的洗腎人口比例已經高居世界排名第二位,慢性腎臟病位居目前台灣十大死因的第八位。根據高雄醫學院腎臟科黃尚志醫師等學者調查,台灣地區約有6.9%的人口有第三期以上的慢性腎臟病,以台灣地區兩千三百萬人口計算,約有一百五十多萬人。令人擔心的是,其中有高達九成不知自己罹病,推測是台灣尿毒症發生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由於第三期之上的慢性腎臟病進展到末期腎臟病需要透析治療的機率很大,但病患卻常常毫無感覺,因此格外需要重視。 一般民眾以外,許多洗腎病友並不知道自己的家屬皆屬於慢性腎臟病的超高危險群。根據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秋錦教授研究結果,兩百二十名洗腎病患的家屬進行尿液篩檢,結果近三成家屬出現尿蛋白,顯示洗腎病患的家屬具有一般人數倍以上腎臟病的潛在危機。該現象的原因可分為遺傳因子以及非遺傳因子兩方面。造成末期腎病的病因中,遺傳因子最重的疾病為多囊性腎臟病。這類疾病多為顯性遺傳,因此若是家族中有基因帶原,發病的機率很高。但有研究顯示,若患者小於40歲發現多囊性腎臟病,將來洗腎的機會小於2%;但若70-75歲發現者,則洗腎的機會增加為50-75%,也就是說年紀越大才被診斷出多 囊腎病的病人,未來進入洗腎的機會也越高。 另一類國人最常見的洗腎原因為糖尿病腎病變。罹患糖尿病以及發展成腎病變也是有一定程度的遺傳因子。同一家庭成員中常常有類似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因此容易造成高血壓、痛風、濫用中西藥等情形。在腎臟醫學會年會中,新光醫院腎臟科曾發表「夫妻併發尿毒症之調查研究」,報告該院七對洗腎夫妻病例。由於夫妻無血緣,證明除了遺傳因素外,不良飲食習慣也是禍首。臺灣腎臟醫學會也提醒,65歲以上老人、糖尿病人、高血壓患者、有腎臟病家族史者、 長期服用藥物者等尿毒症高危險群,也應每3個月檢查腎功能,以確保自身健康。因此對於腎病患者特別是洗腎患者的家屬進行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防治慢性腎臟病的最重要一步。 針對腎臟病的防治,國民健康局與臺灣腎臟醫學會也合作致力於腎臟保健推廣工作。數年來已針對腎臟病的高危險群(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心臟病等),從事早期篩檢及預防糖尿病腎病變之工作。歷經耕耘,目前已於全國20多個縣市成立腎臟保健推廣機構推動整合性篩檢工作。從健康篩檢介入,建立社區健康平台,進行一般民眾高危險群篩檢及異常個案轉介追蹤與管理,並加強對慢性腎臟病高危險群進行篩檢業務。目前這已經屬於健保內含的醫療服務,您可就近諮詢腎臟科醫師。 若您的親友已經醫師診斷罹患慢性腎臟病,擬定治療計畫是避免腎功能繼續惡化的第一步驟。計畫內容除了嚴格控制血壓、血糖、戒煙以及規則的運動之外,積極的營養治療也是不可或缺的。許多患者因為有蛋白尿的情形,嚴格控制飲食中的蛋白質攝取量,稱為低蛋白飲食。若擔心營養不良的危險。這種情況下可使用酮酸胺基酸補充劑。酮酸胺基酸乃是一種特殊的氨基酸,提供人體所必需的營養但同時不會產生含氮廢物,所以可以減輕腎臟的負擔。酮酸胺基酸一方面可以改善營養狀態,搭配低蛋白飲食一段時間後亦會有效降低血液中尿素氮的值。根據台大醫院高芷華醫師等人的研究,密切追蹤患者狀況搭配低蛋白飲食可以有效延緩洗腎的時間。吾人與陳永銘醫師等人也發現台灣的慢性腎病患者有較高心臟疾病機率且過高及過低的血壓都是不利因素。由於營養、血壓與腎功能惡化及心臟血管的併發症都息息相關,對腎病患者來說,一個完善治療計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建議慢性腎臟病患者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血壓的控制是否理想;建議控制至130/80mmHg以下。若非第五期慢性腎臟病或急性腎衰竭患者,可優先考慮使用血管加壓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加壓素受體阻斷劑。 理想的血壓控制應包括飲食中盡量低鹽。 2. 對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血糖的控制,糖化血色素應控制在7左右。使用metformin應局限於血清肌酸酐小於2mg/dl的患者。 3. 低蛋白飲食計畫搭配酮酸胺基酸的補充;血清白蛋白應控制在4g/L以上,血磷控制在5mg/dl以下。 4. 飲水量、蔬菜水果的攝取量是否應該控制,則依個別病情嚴重程度不同,應參考檢查報告決定。 5. 痛風患者應使用藥物搭配飲食指導盡量降低血中尿酸值。 6. 控制血脂及膽固醇,以及其他心臟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7. 戒煙。 8. 規律的作息以及充足的睡眠與運動。 9. 使用EPO維持血比容值30以上。 10. 避免感染、不必要的使用消炎性止痛劑或抗生素。 以上的控制方式皆可藉由與醫師、衛教師、營養師密切溝通及討論做到。切記篩檢是最重要的第一步。目前各級醫療院所都可以進行慢性腎臟病的篩檢,請腎臟病友多鼓勵家人接受高危險群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如何預防慢性腎病 長庚醫訊 2010年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viewing this document. Click here to download the document.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blood pressure Published Thu, 2012-08-09 People who have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are at increased risk of developing heart problems and strokes. Following diagnosis, a person with kidney disease will be monitored for high blood pressure, diabetes and anaemia. High blood pressure usually causes no symptoms. That is why it has been called a “silent killer.” Reducing higher than normal blood pressure is very important in helping to prevent the progression of CKD. Patients can monitor their own blood pressure at home using relatively inexpensive equipment. They should keep a daily record of their blood pressure and show this to their doctor at each visit. Some GP surgeries will loan equipment or but if one is bought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monitor is validated by the British Hypertension Society. People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are usually encouraged to lose weight, to cut down on salt in their diet and to ensure they take their medication appropriately.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A single high reading may not mean a person has high blood pressure. It should be confirmed on follow-up visits to a doctor or clinic. Blood pressure is measured as two numbers. The top number, or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s the pressure when the heart is beating. The bottom number, or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is the pressure when the heart is resting between beats. A blood pressure reading of 130/80 is read as 130 over 80. Normal blood pressure in adults 18 and older is less than 120/80. People who have blood pressure between 120 and 139 for the top number, or between 80 and 89 for the bottom number, may be more likely to develop high blood pressure unless they take steps to prevent it. In general, blood pressure that stays at 140/90 or higher is considered high. However, for people who have either CKD with diabetes or CKD with large quantities of protein in their urine, a blood pressure above 130/80 is considered high. Medication and lifestyle changes are needed to bring the blood pressure into the recommended target ran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