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 : 人物 > 台灣 企業家 經營之神 王永慶
台灣 經營之神 王永慶
王永慶 (1917年1月18日-2008年10月15日),台灣台北人,祖籍福建安溪。出生於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廳新店支廳新店區直潭莊(今屬新北市新店區)。美東時間2008年10月15日9點38分在美國紐澤西州一家醫院因心肺衰竭而過世,享年92歲。著名的企業家、台塑集團創辦人,被譽為臺灣的「經營之神」、「台灣的松下幸之助」。 王永慶出身於窮苦的茶農之家。其曾祖父王天來於道光年間自福建省泉州府安溪渡海來臺,後仍操故里舊業,以茶為生。王永慶有八個兄弟姐妹,王家以前因家境清寒養不起小孩,除了麼妹之外,其他妹妹全部都被送養,而他努力工作籌錢,就是為了贖回妹妹,讓她們能以王家人的身分出嫁,甚至還賣鐵櫃換錢,就是要給妹妹當嫁妝。 王永慶15歲小學(新店國小)畢業後,先到茶園當雜工,後來又到嘉義一間米店當學徒。16歲時用父親所借的200日圓(註:當時約普通人數十倍薪資)自己開辦了一家米店,之後生意越作越大,曾經營過碾米廠、磚瓦廠、木材行等,其中以木材生意獲利最豐,甚至曾讓王永慶不惜盜伐珍貴林木銷往日本,弟王永在也曾因參與而入獄。 1954年7月,在美國援助與國民政府計劃經濟的背景下,王永慶獲得79.8萬美元貨款,並配合政府規劃投資生產PVC塑膠粉,於同年籌設福懋塑膠公司。王永慶終其一生強調「追根究底、實事求是」態度經營企業。 1957年4月,『福懋』開始生產PVC,由每日僅4公噸的PVC廠起家,並將公司改名為『台灣塑膠公司』,開始一路向上游發展,並完成垂直整合的石化供應鏈,事業版圖也從石化擴及電子、醫療等範疇。台塑集團被譽為台灣經濟奇蹟的象徵,王永慶也被各界譽為「台灣的經營之神」。 第六套輕油裂解廠的設立為台塑發展的分水嶺,也是帶動台塑營收成倍增長的火車頭。六輕籌設過程一波三折,自申請到量產,前後耗費30年,每每絕處又逢生,由此可見王永慶堅忍不拔的毅力。王永慶自評「貧寒的家境,以及在惡劣條件下的創業經驗,使我年輕時就深刻體會到,先天環境的好壞不足喜,亦不足憂,成功的關鍵完全在於一己的努力」而塑膠和石化相關產業在帶動經濟發展和促進就業的同時亦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而使王永慶成為備受人們爭議的人物。 |
王永慶:從米店小老闆到塑膠大王
來源: 雲南工商網 生平簡介 1917年1月出生於台灣省台北市新店直潭,(據安溪縣情資料庫記載)王永慶祖籍系福建省長坑人。 150多年前的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王永慶的高祖母許雪娘攜子王天來與媳婦林謹渡台,擇居台北縣新店鎮直潭里,以種茶維生。王天來傳王添泉,以教書為業。王添泉傳王長庚(王永慶之父)。 15歲小學畢業那年,王永慶便到茶園當雜工,後又到一家小米店做學徒。第二年,他就用父親借來的200元錢做本金自己開了一家小米店。 1954年籌資創辦台塑公司,1957年建成投產。靠“堅持兩權徹底分離”的管理制度,他的“台塑集團”發展成為台灣企業的王中之王,下轄:台灣塑膠公司、南亞塑膠公司、 台灣化學纖維公司、台灣化學染整公司、台旭纖維公司、台麗成衣公司、育志工業公司、朝陽木材公司和新茂木材公司等9家公司,在美國還經營著幾家大公司;部資本額在1984年就達45億多美元,年營業額達30億美元,佔台灣國民生產毛額的5.5%,在民間企業中首屈一指。與台塑集團企業有著存亡與共關係的下游加工廠超過1500家,如今,在台灣的富豪中他雄居首席,在世界化學工業界他居“50強”之列,是台灣唯一進入“世界企業50強”的企業王。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地震後,王永慶捐款一億元人民幣用於恢復建設。美東時間2008年10月15日9點38分在新澤西一家醫院因心肺衰竭而過世。享年92歲。 成功歷程 : 從米店小老闆到塑膠大王 當時,祖籍在福建省安溪縣的王家過著十分艱難的生活,幾代人都以種茶為生,只能勉強糊口。王永慶的父親王長庚整日照看茶園,微薄的收入勉強支撐著一個家庭的正常開銷。 9歲那年,王長庚不幸患病只得臥床休養,王永慶開始用自己瘦小的肩膀幫助母親分擔生活的重擔。15歲那年,王永慶小學畢業,先到茶園做雜工,後到台灣南部嘉義縣的一家小米店當了一年學徒。第二年,王永慶作出人生中第一個重要決定,開米店自己當老闆,啟動資金則是父親向別人借來的200塊錢。 問題隨之而來,王永慶的小店開張後沒有多少生意,原因是隔壁的日本米店具有競爭優勢,而城裡的其他米店又拴住了老顧客。不過,16歲的王永慶展現了超強的營銷能力,不僅挨家挨戶上門推銷自己的大米,而且還免費給居民掏陳米、洗米缸,照現在的話說,王永慶向嘉義縣老百姓提供的是針對性極強的個性化服務,在維繫客戶關係上逐漸佔了上風。此外,當時大米加工技術比較落後,出售的大米摻雜著米糠、沙粒和小石頭,買賣雙方都是見怪不怪。王永慶在每次賣米前都把米中雜物揀乾淨,買主得到了實惠,一來二往便成了回頭客。有篇文章說,起初王永慶的米店一天賣米不到12斗,後來一天能賣100多斗。幾年下來,米店生意越來越火,王永慶籌辦了一家碾米廠,同時完成了個人資本的原始積累。從那個時候起,王永慶的命運發生了變化。 抗日戰爭勝利後,台灣經濟開始發展,建築業勢頭最好。王永慶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便抓住時機經營木材生意,結果獲利頗豐。這個普通農民的兒子,居然成了當地一個小有名氣的商人。這時,經營木材業的商家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王永慶看到這一點,便毅然決定退出木材行業。 50年代初,台灣急需發展的幾大行業,是紡織、水泥、塑膠等工業。當時台灣的化學工業中有地位有影響的企業家是何義,可是何義到國外考察後,認為台灣的塑膠產品無論如何也競爭不過日本的產品,所以不願向台灣的塑膠工業投資。出人意料的是,這時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商人王永慶,卻主動表示願意投資塑膠業!消息傳出,王永慶的朋友都認為王永慶是想發財想昏了頭,紛紛勸他放棄這種異想天開的決定。當地一個有名的化學家,公然嘲笑王永慶根本不知道塑膠為何物,開辦塑膠廠肯定要傾家蕩產! 其實,王永慶作出這個大膽的決定,並不是心血來潮,鋌而走險。他事先進行了周密的分析研究,雖然他對塑膠工業還是外行,但他向許多專家、學者去討教,還拜訪了不少有名的實業家,對市場情況做了深入細緻的調查,甚至已私下去日本考察過!他認為,燒鹼生產地遍布台灣,每年有70%的氯氣可以回收利用來製造PVC塑膠粉。這是發展塑膠工業的一個大好條件。 王永慶沒有被別人的冷嘲熱諷嚇倒。 1954年,他和商人趙廷箴合作,籌措了50萬美元的資金,創辦了台灣島上第一家塑膠公司。 3年以後建成投產,但果然如人們所預料的,立刻就遇到了銷售問題。首批產品100噸,在台灣只銷出了20噸,明顯地供大於求。按照生意場上的常規,供過於求時就應該減少生產。可王永慶卻反其道而行之,下令擴大生產!這一來,連他當初爭取到的合夥人,也不敢再跟著他冒險了,紛紛要求退出。精明過人的王永慶,竟敢背水一戰,變賣了自己的全部財產,買下了公司的全部產權,使台塑公司成為他獨資經營的產業。王永慶有自己的算盤。他研究過日本的塑膠生產與銷售情況,當時日本的PVC塑膠粉產量是3000噸,而日本的人口不過是台灣的10倍,所以,他相信自己產品銷不出去,並不是真的供過於求,而是因為價格太高——要想降低價格,就只有提高產量以降低成本。 第二年,他又投資成立了自己的塑膠產品加工廠——南亞塑膠工廠,直接將一部分塑膠原料生產出成品供應市場。事情的發展,證明了王永慶的計算是正確的。隨著產品價格的降低,銷路自然打開了。台塑公司和南亞公司雙雙大獲其利!從那以後,王永慶塑膠粉的產量持續上升,從最初的年產1200噸,發展到現在100萬噸,使他的公司成了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膠粉粒生產企業。目前,台塑集團經營範圍十分廣泛,包括煉油、石化原料、塑料加工、纖維、紡織、電子材料、半導體、汽車、發電、機械、運輸、生物科技、教育與醫療事業等。尤其是在石化工業領域,建立起從原油進口、運輸、冶煉、裂解、加工製造到成品油零售等一體化的完整產業鏈,這在台灣是獨一無二的企業集團。台塑集團下轄9個公司、員工總數超過7萬,資產總額達1.5萬億新台幣。根據台灣《天下雜誌》近年對島內2000家大企業實力狀況的調查,台塑集團已經躍居台灣各企業集團的龍頭老大。王永慶也以54億美元的身價登上《福布斯》全球頂級富人榜。 2002年,儘管王永慶宣布退休,不再過問集團的具體經營事務,但仍是集團與主要企業的董事長,是台塑集團幕後的舵手與精神領袖。 |
經營之神崇尚樸素人生觀
幾十年來,全球化工行業一直把王永慶尊為“經營之神”,其經營之道更是備受推崇,很多台灣企業家都將王永慶的管理經驗當作最為實用的教科書。 給年輕人的八堂課幾十年來,全球化工行業一直把王永慶尊為“經營之神”,其經營之道更是備受推崇,很多台灣企業家都將王永慶的管理經驗當做最為實用的教科書。 有位叫郭泰的作家,研究王永慶其人其事20多年,蒐集了近40年來王永慶的演講稿和報紙、雜誌、電視等相關報導,寫出了一本書,名為《王永慶給年輕人的八堂課》。這本書歸納出王永慶做人做事的根本態度和起碼原則。有書評這樣寫道:“王永慶給年輕人的八堂課,道理雖然淺顯易懂,卻是他數十年從不斷挫敗中累積出來的寶貴心得,可謂句句珠璣,發人深省”。 第一堂課:刨根問底,也就是面對問題一定要追究到水落石出,否則絕不罷休。 第二堂課:務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不問結果;事事追求點點滴滴的合理化。 第三堂課:瘦鵝理論,這是王永慶時常提及的人生奮鬥理念,說的是學習瘦鵝忍飢挨餓,用刻苦耐勞的精神面對困境,並以堅毅態度等待機會到來。 第四堂課:從基層做起,必須腳踏實地、按部就班;從基層做起,還必須在選定目標後咬住不放,全力以赴。 第五堂課:實力主義,學歷不等於實力,只有實實在在的經驗才能培養出令人信服的實力。實務經驗愈豐富,成功機會就愈大。 第六堂課:切身感,企業的管理制度若能讓員工產生切身感,他們的潛能才可發揮到十成。王永慶經常對員工說:“雖是一分錢的東西,也要撿起來加以利用,這不是小氣,而是一種精神,是一種警覺,一種良好的習慣。” 第七堂課:價廉物美,只有建立在價廉物美的基礎上,企業才能夠蓬勃發展。王永慶堅持供應價廉物美的原料給下游客戶。 第八堂課:客戶至上,買賣雙方唇齒相依,懂得維護客戶的利益,才能取得自己的最大利益。 還有文章指出,王永慶從多年的經營管理實踐中,總結出一套實用理論,其中最精闢的是“壓力管理”和“獎勵管理”兩大法寶。 所謂壓力管理,就是在人為壓力逼迫下的管理之道。具體地說,就是人為地造成企業整體及所有從業人員存在緊迫感。 “一勤天下無難事”,王永慶始終對此深信不疑,他認為承受適度的壓力,甚至主動迎接挑戰,更能充分體現出一個人的旺盛生命力。因此無論對人還是對己,王永慶都提倡嚴格要求。 當然,獎懲分明是台塑集團的一貫做法,王永慶對員工的要求雖然苛刻,但對部屬的獎勵也極為慷慨。據報導,台塑的激勵方式有兩類:一類是物質的,即金錢獎勵;另一類是精神的。台塑員工都知道自己的努力會得到相應的報酬,因此都拼命地工作,王永慶的“獎勵管理”制度造成了 “1+l=3” 的效果。 王永慶曾在總結成功經驗時表示,他認為最有效同時也最有意義的做法,是選擇“永遠追求更大貢獻”作為企業的目標。他說:“我不但與別人競爭,對自己也是嚴之又嚴。” |
王永慶財產
依據《富比世》雜誌2004年的統計資料,台塑的王永慶,和鴻海集團的郭台銘,以身價都是28億美元,並列台灣第一富豪,世界排名188名。事實上,王永慶最大的財產並非來自於國內,而是在美國。一般認為王永慶個人財富被嚴重低估,其在全球財富排名應該在95名之前。 2005年台塑集團獲利近70億美金(2400億新台幣),2006年5月台塑集團市值高達1.8兆台幣,王永慶個人財產54億美元。 2007年台灣百大企業當中,台塑集團名列最會賺錢的台灣企業集團,稅後純益高達新台幣2190億7700萬元。 2008年6月,《富比世》公佈王永慶身價為68億美元,位居是年台灣第二。 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台灣申報遺產約17億美元,另外香港超過40億美元,其總資產預估近兩百億美元(約6000億新台幣),台灣實際首富。 |
王永慶為台灣留下了什麼~王永慶生平精華回顧
經營之神‧王永慶(2/5) 2009-07-04
|
經營之神‧王永慶(1/5) 2009-07-04
經營之神‧王永慶(3/5) 2009-07-04
|
三叩首大禮! 郭台銘悼王永慶哽咽激動
|